界面新闻记者 | 周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近日,常州百瑞吉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瑞吉”)发布了招股说明书,并获北京证券交易所受理。

值得提到的是,2023年中,百瑞吉就曾拟登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并递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但由于该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及沪深IPO收紧等原因,辅导机构中金公司将其拟申报板块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更改为北京证券交易所。2024年10月,百瑞吉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

根据百瑞吉官网介绍,百瑞吉由留美科学家舒晓正博士于2008年4月28日成立,是一家以自交联和生物模拟材料为技术平台的生物医药公司。

根据百瑞吉招股书,该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仍是应用于宫腔、盆(腹)腔及鼻(窦)腔等术后创伤修复领域的生物医用材料,同时,也少量从事含透明质酸功能性衍生物的功效护肤品的生产及销售业务。

2021年到2023年,百瑞吉营业收入从1.2亿元稳步增长至近2亿元,其2024上半年营收为1.2亿元。净利润也从2021年的0.16亿元逐步增长至2024上半年的0.3亿元。

从招股书开始披露财务状况的2021年,百瑞吉初涉化妆品业务,其自主研发创立的功能性护肤品牌“VITREGEN”上市,并于成都设立分公司。

VITREGEN维缇芮生专注于敏感肌的功效护肤,而这一领域尤其强调功效可信度。为了建立品牌的专业信任度,维缇芮生会强调自身来源于百瑞吉生物医药,并通过百瑞吉新型组织创伤修复生物医用材料的业务背景为自己背书。

图源:VITREGEN微信官方账号

百瑞吉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天猫、抖音、小红书等)开设店铺进行直销,线下销售为辅。2021年发展初期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收入为952万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4409万元。其2024上半年最新营收数据为2320万元。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从最初的不足一成,到如今20%上下。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产品收入从原来的九成以上变化为八成上下。

但截至2024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可见维缇芮生仍然在品牌发展的初期,仍然需要大量投入打出市场声量。

从2021年为维缇芮生铺设线上营销渠道开始,百瑞吉的线上推广服务费从1237万元迅速增长到仅2024上半年就花费1429万元。百瑞吉预计随着业务规模增长,品牌逐渐成熟,该业务毛利率将稳定在70%以上。

从To B端生物医用材料延展至To C端功能性护肤品的业务扩张道路并非无迹可寻。

玻尿酸原料龙头华熙生物正是在上市后开始拓展化妆品业务。在维持玻尿酸原料业务基础上,华熙生物将功能性护肤品的C端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如今功能性护肤品已经成为其营收的半壁江山。

但对于这些从生物医药起家的公司而言,在对外宣传中往往更倾向于将原料业务摆在前台,而非To C端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这不仅仅因为护肤品业务是原料业务的衍生品,更多是因为原料业务意味着更强的专业壁垒,通过对上游原材料前沿技术的创新把控,也能帮助整个公司在行业端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在招股书中,百瑞吉对于其生物医用材料的广泛引用也着墨更多。该公司表示,其产品在国内已准入约 2100 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已覆盖超 600 家。包括复旦大学发布的 2023 年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中排名前 10 的妇产科医院,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等等。

而相对薄弱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也并不全是依靠百瑞吉自己完成研发。

根据公开转让书,百瑞吉部分功能性护肤品通过自主研发,少数委托肌源荟(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委托研发成果包括 6 款新产品工艺开发,其中 3 款已商业化销售,但非主流产品。百瑞吉还表示,该委托研发为该公司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业务的初期探索。



从具体合同来看,委托项目内容包括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的技术框架梳理、新品的产品技术方案、以及配方工艺研发项目等,还有维缇芮生的新品产品方案、配方工艺研发项目。

对百瑞吉而言,如若要将To C端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真正地做大做强,必须要像生物医用材料一样自建研发生产体系,才能建立功能性护肤品所需的长期品牌信誉。仅靠生物医药的制造背景在初期确实可以获取敏感肌人群天然的信任度,但要长期发展,产品线规划和品控体系必须要完善,才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招股书披露,百瑞吉在建工程中有化妆品车间建设项目,截至2024上半年工程进度达80%。

还未盈利、仍在投入的维缇芮生是否能复制润白颜、夸迪的规模化成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图源:抖音

目前,维缇芮生虽持续加大线上推广投入,但在天猫、抖音等平台的销量表现并不突出——两个平台上最畅销的保湿修护面霜(50ml,售价249元)销量仅在2-4万件之间。在其100-300元同价位段面对华熙生物、贝泰妮等强劲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百瑞吉需要在市场定位、产品差异化等方面寻求突破,同时也要谨慎平衡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投入与其生物医用材料核心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