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落幕。

这一年,我们庆幸。马尔克斯的遗作《我们八月见》公之于世,经典之作《百年孤独》也在出版50多年后首次被搬上屏幕;收录卡夫卡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画作手稿的《卡夫卡的卡夫卡》在中文世界首次出版;金庸多件珍贵照片首次公开……

这一年,我们怀念。我们在阅读中送别翩然归去的琼瑶、“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聂华苓、以诗“对抗时间”的痖弦、带来《巨流河》的齐邦媛……我们在阅读中追忆一个文学的时代。

这一年,我们收获。格非的《登春台》、迟子建的《东北故事集》、王安忆的《儿女风云录》、张楚的《云落》、李修文的《猛虎下山》、叶兆言的《璩家花园》、余华的《山谷微风》、阿来的《去有风的旷野》、莫言的《不被大风吹倒》、双雪涛的《不间断的人》……各种新作带来安慰,带来理解,也带来希望。

这一年,文学界还发生了许多事:从年初《人民文学》和《收获》的直播开始,直播深度介入文学现场,成为文学传播的一种“常态”,就连疫情结束后首位来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也来到中国直播间;《繁花》《我的阿勒泰》等文学改编爆火,不仅带动原著阅读,更拉动消费经济;在中国“落地”十多年的创意写作正式成为二级学科;作为上海文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巴金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在2024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国内这一年的几大文学事件。

文学杂志上直播间

不少人对于年初《人民文学》《收获》的“直播首秀”记忆犹新——1月23日,《人民文学》与梁晓声、蔡崇达来到董宇辉直播间,在4个小时内《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量达成近百万册;一个月后,《收获》与余华、苏童也来到直播间,截至活动结束《收获》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6.3万套,《收获2024长篇小说》季刊卖出1.2万套。

年底,《人民文学》再一次来到直播间。此次对谈嘉宾有莫言、梁晓声,更有4位普通读者代表。直播全程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人民文学》2025年全年订阅在2个小时内售出2.9万套。

可以说,在2024年,《人民文学》与《收获》的直播为整个文学圈带来了“强心剂”:依然有汪洋大海般的读者亲近文学,喜欢文学,愿意在忙碌的生活中期盼纸质读物的到来。

当然,振奋之后,文学直播作为新路径的可持续性依然值得思考:文学终究不是热闹。更多时候,走进文学的人是独自的,是安静的。人们需要金句,需要笑梗,需要真诚的推介,更需要一个个真正的好故事。

【延伸阅读】

《人民文学》董宇辉直播:4小时卖出100万本!人海中的文学寻亲

余华苏童精彩对谈带货《收获》,董宇辉“拖堂”一个半小时

《人民文学》再进董宇辉直播间:莫言梁晓声和订户代表一同“感知幸福”

文学改编作品爆热

以电视剧《繁花》为首,多部文学作品改编在2024年备受观众喜爱。《繁花》开播后,和平饭店的英国套房即便涨价到1.68万元一晚也一房难订,剧中“至真园”所在地的“苔圣园”年夜饭更是一桌难求,位于黄河路的几家上海老店成为新晋“打卡地”,甚至于“排骨年糕”都成为外卖平台搜索顶流。

接着,改编自李娟散文集的同名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也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这是一部极其少有的由散文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据阿勒泰新闻网数据,截至5月24日,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实现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电影界则有这些作品全国上映:改编自艾伟小说《过往》的电影《追月》、改编自迟子建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的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改编自郑执同名小说的电影《刺猬》、改编自张悦然小说《大乔小乔》的电影《乔妍的心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几部文学含量极高的话剧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比如改编自孙甘露小说的同名话剧《千里江山图》、改编自徐则臣小说的同名话剧《北上》。由作家莫言创作的剧本《鳄鱼》也开启全国巡演。

【延伸阅读】

如何把散文拍成电视剧?在《我的阿勒泰》中感受文学的辽阔

话剧《鳄鱼》首演,莫言:每个人都能在戏中照见自我

创意写作成二级学科

2024年最受文学教育界关注的消息莫过于“中文创意写作”正式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爱默生于1837年提出,这一“舶来品”已为中国的文学现场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国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的开展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此前该学科为各大高校自主设立的中文学科,或者挂靠在其他学科之下。

创意写作成为正式的二级学科,意味着此后文学教育不仅包括文学研究,也包括文学写作。中文系的学子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既可以选择从事学术性的文学研究,也可以选择从事专业性的文学写作。

【延伸阅读】

谁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中文创意写作有望成为正式二级学科

诺奖得主古尔纳中国行

2024年3月,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偕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在上海、宁波与北京三地开展多场文学与文化交流活动。这也是疫情结束以来,首位来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在上海,古尔纳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南读书会,与中国作家格非、孙甘露分别展开深度对话;在宁波,古尔纳游览了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并对天一阁永久收藏他的十本长篇小说感到万分惊喜;在北京,古尔纳还走进董宇辉直播间,对着镜头表示:“感谢中国读者,我也爱你们。”

【延伸阅读】

古尔纳对谈格非:作家眼中的爱情是什么

古尔纳对谈孙甘露:获文学奖后有“魔咒”吗?

古尔纳做客“与辉同行”:感谢中国读者,我也爱你们

骏马奖颁出

2024年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简称骏马奖)结果揭晓。11月16日,“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这也是继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之后,首次以骏马奖颁奖活动为核心举办的“中国文学盛典”活动。

骏马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列为四大全国性文学奖项。第十三届骏马奖评出了5部长篇小说奖、5部中短篇小说奖、5部报告文学奖、5部诗歌奖、5部散文奖和5名翻译奖。

特别的是,在“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除了全国各地的文学工作者,还有2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读者前来观礼——他们因年初的《人民文学》直播成为忠实读者,年底也受邀来到骏马奖之夜的现场。在那个时空,大家共同感受着文学的温度与力量。

 【延伸阅读】

2024骏马奖之夜:文学的光,能点亮一切

“骏马奖”得主马伯庸:为什么要写作?因为故事就在这里

巴金图书馆开馆

2024年是人民作家巴金诞辰120周年。11月25日,作为上海文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巴金图书馆向社会先期开放。

巴金图书馆是以巴金先生命名的“馆中馆”和新型文化空间,坐落于上海文学馆整体区域的两栋历史建筑内,是一个能实现多种文学活动交互的新型文化空间。

馆内的“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全面展示巴金在上海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和各项社会活动成就。一厅是巴金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空间,展览的主题是巴金在上海的文学成就;二厅是巴金图书馆的文学杂志阅览室,展览的主题是巴金的编辑成就;三厅是文化休闲空间,对应的展览主题为巴金的生活世界;四厅为图书阅览室;五厅一部分是巴金图书馆的数字阅览室,另外一部分是展览展示空间。

【延伸阅读】

巴金诞辰120年|巴金图书馆今日开馆,将爱传递下去

上海又增文学新地标,巴金图书馆今天开馆

繁花书房开放

2024年,金宇澄老家祖屋以“繁花书房”为名向公众开放。

金家祖屋坐落于黎里古镇耶稣堂以东,建新街38号。它原本是四进老宅,基本为清代建制。金宇澄的太祖母、祖母、父亲都曾长住这里,金宇澄则小住过一段时日。在种种岁月变迁中,老宅一度荒废失修,朝东倾斜。

而今,老宅焕然一新。金宇澄祖母当年从老宅带去上海的许多老物件一一回归,金宇澄父亲在苏州买下的旧圆桌也静静地待在这里,就是在这张圆桌上,金宇澄完成了《繁花》和《回望》。

【延伸阅读】

金宇澄“繁花书房”在黎里开幕,老宅续写新的故事

金宇澄:一个小想法就可以开始画,写作永远在纠结

思南读书会十年纪念

2024年,全国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思南读书会迎来十岁生日。

2014年2月15日,思南读书会第一期开张了。 那一期的对谈嘉宾是作家孙颙与王安忆,那一期的主题意味深长——“让过去告诉未来”。

从此的许多个周六的下午,读者们早早地为读书会排起长队,他们与奈保尔、勒克莱齐奥、阿列克谢耶维奇、彼得汉德克、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莫言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阿来、贾平凹、张炜、毕飞宇、格非等杰出的作家、学者,共同见证了一场场风雨无阻的文学与思想盛宴。

  【延伸阅读】

思南读书会十岁了,它是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