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帝国女统治者的秘密传记》
[澳]茱莉娅贝尔德著,陈鑫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维多利亚是一个被人推着承担起非凡角色的平凡女性。少女时代,她反抗母亲摆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作为一名少年女王,她匆忙戴上王冠。20岁时,她爱上了阿尔伯特亲王,并最终生育9个子女。在深爱的丈夫去世后,她与仆人发展出一段饱受争议的亲密关系。她一生中遭遇8次刺杀但都幸免于难。随着科学、技术与民主急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维多利亚在大英帝国幅员最为辽阔之时,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驴子医生和它的朋友们:动物如何疗愈人类》
[德]雷纳沃尔法斯、[德]贝蒂娜穆茨勒著,乐竞文译,方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驴子不会取悦别人,不会盲目跟随,它会决定自己要走的路。在驴子中发现自我,有着重要的疗愈作用。山羊可以帮助一个因父母分离而沮丧的孩子重新快乐起来。抑郁的人在活泼的狗面前有机会敞开心扉。在雷纳沃尔法特博士与贝蒂娜穆茨勒的Ani.Motion弗赖堡动物辅助心理治疗研究所,驴子、猫、狗、绵羊、鸡、牛和迷你猪都是重要的“动物辅助治疗师”。通过喂食、清洁、抚摸和做游戏等非语言交流,这些“治疗师”能够准确反映来访者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美]斯文贝克特、[德]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编,梁跃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史的兴起成为历史学科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给我们所熟知的19世纪以来的历史书写的惯常逻辑带来了挑战。本书以来自世界各大洲的一流学者的全球对话为基础,介绍全球史的发展历程、方法、主题及争论。讨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关注全球史在东亚、西欧、非洲、拉丁美洲及美国的实践,指出全球史转向并非一种全球均质的变化;第二部分关注全球史书写中的重要主题,介绍全球史方法给传统劳工史、经济史、移民史和思想史诸领域带来的转型;第三部分考察发展中的全球史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挑战。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
[英]史奥娜艾尔利著,马向红译,耕泽文化|东方出版中心
庄士敦爵士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也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朋友和顾问,更是中英关系史上知名的人物之一,他的事业在20世纪中国留下了深刻烙印。本书描述了这位才华洋溢的神秘人物的一生。通过深入研究,作者对这位出类拔萃的多面人物及其杰出成就做了具有可读性的叙述,揭示了这位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光鲜外表背后的非凡而浪漫的个性,勾勒了庄士敦富于传奇性的跌宕人生。
《爱因斯坦的战争:相对论如何征服世界》
[美国]马修斯坦利著,孙天译,译林出版社
人人都知道相对论,却鲜有人知道相对论的提出和验证,穿越了战争和民族主义的隔阂,结合了两位敌对国科学家的努力,构成了国际科学共识的一块基石。这本科学史作品既展示了相对论征服世界的历史,也呈现了充满隔阂和敌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身处敌对国的爱因斯坦和爱丁顿如何付出了卓绝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使得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理论。
《历史著作史》
[美]哈里埃尔默巴恩斯著,魏凤莲译,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本书是20世纪供美国历史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一部史学史教材,是以美国新史学研究的视角对西方史学史的全面回顾,最早出版于1937年,之后,作者根据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立足于当时美国新史学的蓬勃发展,在1963年做了重新修订。书中涉及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所有重要西方历史著作,以及重要历史学家及其成就,并附有作者较为公允的评价,可作为学习西方史学史的参考书之用。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这本教材,放在今天来读,仍然可获得很多真知灼见,巴恩斯对史学研究的预测有些已经成为现实,有些仍然是对史学未来发展的警示。
《高卢战记》
[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商务印书馆
凯撒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擅长演说,谙熟文辞。公元前58年至前50年,凯撒在高卢开疆拓土,于戎马倥偬中写成《高卢战记》。全书共七卷,详细叙述了在高卢的作战经过。凯撒死后,他的幕僚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第八卷,补述公元前51年至前50年间史事。全书不仅是一部讲述紧张战局与精彩谋略的战争史,也是史家凯撒记录高卢、日耳曼和不列颠等地区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因其叙事翔实,文笔质朴,而成为史学经典与拉丁文学名篇。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英]詹姆斯马里奥特、[英]特里麦卡利斯特著,刘楚宁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战前,“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已日趋暗淡,但一场“黑色黄金”——石油的革命在二战的硝烟中悄然兴起,铸就了战后英国工业发展的新篇章。本书回顾了1940年以来石油塑造下的英国工业进程。二战推动了英国从煤炭大国快速转型为石油帝国。二战后,依托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等石油巨擘,英国从海外各地汲取石油血脉,支撑起其工业的蓬勃发展。但而今,在脱欧、气候危机等的影响下,石油产业正从英国中心舞台淡出,同时一些地区正在经历去工业化。英国未来的工业经济将何去何从?
《非正统的法律制定:美国国会的新立法程序》
[美]芭芭拉辛克莱著,赵雪纲、顾佳羽等译,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本书是了解美国立法程序的重要学术作品。“非正统的法律制定”着重强调立法实践中出现的非传统程序和实际操作的新变化,这些新立法程序对于法律能否通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通过对美国当代经典立法个案的分析,描述了美国国会立法的实际运作过程,同时结合美国国会历史上的立法案例研究,展示了国会立法程序的变迁,并对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果进行了解读和评估。
《尼采与佛教哲学》
[加]安托万帕纳约蒂著,陈鑫译,西北大学出版社
全书分绪论、虚无主义与佛教、苦难、同情、对虚无主义的挑战的新回应(结语)五个板块,探究尼采的见解与佛教哲学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通过讨论“构成所谓反对‘伟大健康(涅槃)’伦理之基础”的心理学模型和理论,揭示尼采的酒神式生命肯定和佛教的生命否定之间的天壤之别,主张用一种新颖合成的方式来应对时代挑战,建立一种站得住脚的后虚无主义伦理学。
《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美]班大为著,宋神秘译,思库|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班大为阐述了星象学如何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中国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中国的艺术、建筑、历法、神话、政治和军事决策等。本书研究了考古发现、古典文献、铭文和古文字等广泛的资料,记录了从新石器时晚期到清朝晚期天文现象在“天朝”发展中的作用,阐释了天文现象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古代中国文明。
《记者加缪: 从阿尔及利亚到巴黎》
[法]玛丽亚桑托斯-赛恩斯著,张冬锐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阿尔贝加缪从阿尔及利亚的贫民区走向巴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的一生,其中着重讲述了加缪在《阿尔及利亚共和报》《巴黎晚报》《战斗报》这几家报纸工作的记者生涯。作者分析了加缪在这些报刊上发表的文字,指出加缪的记者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极深厚的养分,尤其是奥登案——堪称加缪版本的《我控诉》——与《局外人》的故事极为相似。《记者加缪》也是第一本分析加缪的新闻作品的专著,加缪在评论分析时事时体现出的对弱者的关注和对公平的追求,对现如今的新闻报道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发明中世纪:20世纪中世纪名家评传》
[美]诺曼F.坎托著,袁帅亚、曹君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20位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纪学家、他们的学术成就及他们所发现的中世纪世界。在这部开创性著作中,作者解释了我们当前的中世纪观念,如战争、瘟疫、骑士等,是怎样在20世纪诞生的。每一位中世纪学家所研究的具体领域可能是中世纪世界的一块碎片,但拼起来就是关于中世纪世界的全貌。为什么要研究中世纪?因为中世纪孕育了现代世界,大学、城市、法律、宗教伦理等都脱胎于中世纪。研究中世纪有助于解决现代人面临的诸多问题。
《棕榈油的全球史: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美]乔纳森E.罗宾斯著,徐海冰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的首次全面研究,基于跨越五百年和四大洲的研究,作者详细地记录了油棕从非洲起源、奴隶贸易时期与世界的早期接触与交流、在工业革命时期扮演的角色,到20世纪东南亚油棕种植园的发展、殖民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时代的油棕产业扩张等多个方面的历史。
《历史讲稿》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刘研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由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为授课而作的笔记和手稿片段集合而成。作为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家,布克哈特在书中从自身文化视野与价值立场出发,以笔记的形式对从古代到大革命时代的西方历史进行了极具个人风格和审美意味的呈现与描述。通过对19世纪贯穿整个政治领域的公理——平等主义的大众民主,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及其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福利国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布克哈特挑战乃至颠覆了由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导的线性历史进步观,主张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及其人文主义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西方文化危机的精神力量。
《大象的踪迹》
[美]奈杰尔罗斯菲尔斯著,陈珏译,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大象出没于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各处角落: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中的猛犸象,“盲人摸象”的寓言,昂贵的象牙制品,罗斯福的猎象传奇,马戏团中的大象表演……许多有关大象的谣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它们在将死之时走向“大象墓地”,会为同伴的死而哀悼哭泣;它们没有关节、害怕老鼠、一生只交配一次……它们在动物园里被视作人类的朋友,却也不时扮演饲养员的杀手。人类对大象似乎有种古老的迷恋。然而数千年来,我们为大象着迷,自以为了解大象,却忽视了大象有其本来的面目、有其自己的历史,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中则充斥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愿景。原来,我们一直在通过大象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在世间的位置。本书利用广泛的资料,包括市政文件、博物馆的藏品、动物园的记录、猎手的回忆录,以及与大象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访谈等,探寻人类关于大象的诸多认识与观念的起源,揭开大象的形象被人类所塑造的历史。
《白夜》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著,陈琳译,联合读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故事发生在仲夏的圣彼得堡,那时的夜晚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几乎不会完全变黑,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年轻的幻想家,他在城市的街头徘徊,与此同时,他偶遇了一位看似忧郁的年轻女子娜丝金卡。在接下来的四个“白夜”里,他们彼此分享了内心的故事和梦想。娜丝金卡讲述了她对一个不可能爱她的男人的单恋故事,而叙述者则被娜丝金卡的故事深深吸引,逐渐对她产生了爱意。尽管叙述者知道自己的爱是不被回应的,但他仍然选择在那四个不眠之夜里陪伴娜丝金卡,倾听她的故事,给予她安慰和支持……
《英语教学的教材与方法:教师指南(第三版)》
乔麦克多诺、克里斯托弗肖、增原仁美著,戚焱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旨在呈现当代英语教学所用教材与方法的特点与趋势,在教材与教学法研究、教材评估与改编、教材与教学相关技术、如何在缺乏资源的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切实指导,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代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尤其适合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研究者使用,也可为其他语种的教学提供参考。
《荷尔德林之狂——寓居生活编年史(1806-1843)》
[意]吉奥乔阿甘本著,蓝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阿甘本视角下的荷尔德林,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如何呈显欧洲最伟大诗人疯狂的后半生?居住在一个地方意味着什么?自我意味着什么?什么又是习惯?对于人类来说,生活不是首先意味着居住吗?吉奥乔阿甘本的新书结合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多年的所谓疯狂的详细年表,对通常被认为其不可读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审视,旨在描述和理解诗人自己所说的习惯性和寓居的生活。
《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
[法]玛丽科克著,马雅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一位43岁的女性,被热爱的杂志社裁员,没有恋人与孩子,离开首都巴黎搬到马赛。她经历了爱情的起起落落,从痴迷到退出,思考着自己作为一个老女孩的生活方式。她在经济上努力独立,购买“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对老女孩的各种偏见,如被视为寄生虫、性冷淡、太自私等。然而,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探索着爱情、生活、自我认知等诸多方面的真谛。
《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
[澳]罗伯特休斯著,[澳]欧阳昱译,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在澳大利亚明亮的风景背后,潜藏着大约十六万流犯,他们“哐当哐当”地拖着脚镣,在半明半暗中走动……1787年,国王乔治三世统治的第二十八个年头,英国政府派遣了一支舰队,前去殖民澳大利亚。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这是另一个星球——一个流放的世界。无数男人、女人和儿童被逐出英国,进入一种令人发指的刑罚制度。这段血淋淋的流放史在《致命的海滩》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中徐徐展开。流放制度留下的官方文件堆山叠海,但很长时间以来,有关流放制度的叙述中基本上都缺乏一个元素,就是流犯本人的声音。罗伯特休斯则试着由下而上地观察这个制度,通过流犯的证据——信件、证言、请愿书、回忆录等——来了解他们自身的体验。在本书中,流犯终于有机会开口了,讲述他们的苦难与幸存,他们的向往与抵抗,他们对流放的恐惧,以及他们如何与这片一度不可想象的土地握手言和……
《古罗马人生活图典》
[美]哈罗德惠特斯通约翰斯顿著,黄瑶译,尔文|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罗马时期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的历史普及读物,作者为古典历史学家哈罗德惠特斯通约翰斯顿,本次中文版为首次引进出版。全书描述了罗马共和国后期到罗马帝国早期之间罗马社会各阶层人们生活的细节,全书涉及罗马家庭、罗马名字、婚姻形式、女性地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奴隶门客、房屋建筑、家具装饰、服饰发型、膳食习惯、娱乐活动、旅行、出版、收支、职业、葬礼等。
《精魂从脚底升起:洛尔迦演讲录》
[西]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著,周骏伟译,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西班牙著名诗人、剧作家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演讲集,收入了他人生中十次重要的演讲文稿,内容涉及精魂、诗歌、深歌、弗拉门戈、摇篮曲等洛尔迦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西班牙民族文学艺术不可绕过的母题。洛尔迦的演讲文稿也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精彩、动人。这些演讲不是即兴的,洛尔迦不赞同即兴的演讲,他更喜欢事先写好演讲稿,精心修改,然后朗诵,力图让说出来的与写出来的拥有一致的姿态。
《布鲁克王朝》
[英]史蒂文朗西曼著,石盼盼译,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1841年,英国冒险家詹姆斯布鲁克被文莱苏丹授予“拉惹”头衔,同时获得沙捞越(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地区的统治权,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布鲁克王朝。该政权历经三代统治者,他们性格各异,执政风格截然不同,但都给沙捞越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结合大量一手史料和作者的实地考察,力图重现东南亚近现代史中的这一关键时期,作者以布鲁克家族的统治为脉络,描绘了本地居民、殖民者和英国政府间的博弈,并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东南亚迈入现代的曲折历程。
《瞧,这个诗人》
[奥]埃贡弗里德尔著,温玉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哲学、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对现代以及现代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可谓现代“人的灵魂与精神状态评述”。在书中,作者首先探讨了诗人的本质,尤其是澄清了现代诗人的身位问题。他将诗人纳入哲人-立法者之列,认为即便在现代,诗人仍然是“人类范式”,是道德伦理的倡导者、实践者、推行者,乃至世界的变革者。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美]里亚格林菲尔德著,祖国霞、柴晚锁、武田田、李晓燕、汤颖译,上海三联书店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性探究,为我们提供了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洞见。本书的导论和哲学部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论假设:心智和文化是区分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和生物 世界的关键因素;所有人类社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源自心智和文化的层面。其余章节则以民族主义如何引发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为例,来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作者不仅追溯了这三大精神疾病的历史脉络,还将它们在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与民族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文化结构相联系。这一视角颠覆了或仅从生物学角度或从唯心主义出发来解析精神疾病的传统做法,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维度。
《真实空间:世界艺术史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兴起》
[美]大卫萨默斯著,王玉冬、宋倩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世界艺术史,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史表达模式。本书对艺术史的阐述建立在人类大脑结构和视知觉之上,通过躯体体验,让“触觉”回归到艺术创作和艺术评价中。在真实存在中,人是通过躯体去感知、体验周围空间。艺术家创作时,既是对这些有限条件的顺应,也是对它们的挑战。绘画、雕塑、建筑,甚至是一切人类创造物,不仅是“视觉艺术”,还是“空间艺术”,它们深受当时的环境所影响。
《爱上跑步的13周》
[加]伊恩麦克尼尔著,潘小飞译,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每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树立了切实且有意义的目标,而且他们十分清楚,当你的目标是完成一段长跑时,中途步行一会儿完全不是什么坏事。这份为期13周的计划,前所未有地采取跑步与行走结合的训练方式,每周三次,每次只需完成若干组“跑1分钟”“跑2分钟”的小目标,如此积累13周,最终完成10公里的大目标。
《知识的进化》
[英]西蒙温切斯特著,孙亚南译,湛庐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全书围绕客观知识以及历史上那些痴迷于积累知识和热情传播知识的人事物展开,作者首先考察了“知识”这个概念,接着讨论了儿童的教育;旨在存储知识的各种发明;分发信息的各种方式;操纵信息的各种方式;帮助人处理知识的手段等等。
《文明的碎片》
[英]西蒙沙玛著,茯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西蒙沙玛的文化散论合集,内容涵盖作者对欧洲历史的解析、对文化名人和文化现象的评议,以及对美食和生活的思考。他在书中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童年趣事。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法]葛弗瑞著,张鹿苹译,雅理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地中海沿岸最大港口马赛的历史与其渔业历史紧密相连。1431年,为解决捕鱼产生的争端,渔民成立了名为“贤人会议”的私人治理机构,对渔业进行民主管理。通过查阅2500多份档案和实地采访调查,牛津大学学者葛弗瑞写了“贤人会议”从私人治理机构转变为无实权社会文化象征的消亡史,论证了私人秩序局限性,打破了“私人治理具有社会最优性”这一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界“神话”,呈现了私人秩序与国家权力、社会规范与法律间的复杂关系。
发表评论